校园防诈骗 | 大学生“防诈指南”⌚️,请签收!
来源:设计系和管理系
发布日期:2025-11-05
浏览:284次
面对层出不穷的骗局🍲,大学生如何擦亮双眼🖖🏼、守住钱包👨👧?别慌,请签收“防诈指南”🧛🏿♂️,帮你识破套路📄、远离陷阱➙,既防“被骗”,更防“助骗”
一、刷单陷阱
“足不出户日赚300元”“零门槛兼职刷单”等广告充斥校园群聊,诈骗分子常以“注册费”“保证金”为名要求转账,初期返还小额佣金获取信任,待大额投入后立即消失🤰。凡要求垫资的兼职皆可疑,选择正规平台𓀂🫡,谨记“轻松暴富肯定有诈”!

二👵🏿、伪装熟人
诈骗分子通过盗取QQ、微信账号,冒充好友发送“急病就医”“代付机票”等求助信息。近期更出现AI换脸视频通话诈骗,迷惑性极强🥊。收到转账请求🤿,务必电话核实,设置社交账号登录保护,定期修改复杂密码🙆🏽♂️🍄。

三、校园贷骗局
“零抵押”“分钟到账”的非法网贷平台利用学生金融知识盲区🤖,通过虚增债务、恶意催收等手段榨取钱财🗃。正规银行提供助学贷款服务,远离任何私下签订的“校园贷”协议,消费需量力而行🥷🏽🍂。

四、“帮忙”陷阱
“借张银行卡收个款”“帮忙注册个账号”“做个兼职跑跑腿”……这些看似无害的“举手之劳”,实则可能是在为诈骗分子转移赃款、隐藏身份。一旦参与,你将直接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“工具人”。

五、出租出借账号
出租♠️、出借👩👧、出售自己的手机卡🐎、银行卡、支付账号🕴,哪怕只用一次,也可能被用于实施诈骗、洗钱等犯罪活动✊🙇🏽。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》🚊,此类行为将依法承担法律责任🐝,影响个人征信甚至前途。

六🚣♀️、高薪兼职
所谓“游戏代充”“线上客服”“数据录入”等轻松高薪岗位👮🏻♂️,实则可能是诈骗团伙招募的“引流”或“洗钱”帮手。切勿因一时贪利,断送学业与未来🧤。

反诈不仅是“防被骗”,更是“不助骗”。请时刻牢记🥰:任何协助诈骗的行为,无论是否知情📳、是否获利👱🏻♀️,都可能触犯法律。守住法律和道德底线,才是对自己最大的保护。
必记“三不一要”原则
不轻信:陌生电话🥐、短信💇🏼♂️、链接不轻易相信👷🏽,尤其是涉及“转账”“领奖”“身份验证”的内容。
不透露🤼:银行卡号🦾🧚🏼♀️、密码、身份证号、验证码,是个人“钱袋子”的钥匙,绝不告诉任何人。
不转账☕️:只要对方让你“先转钱”(无论理由是“解冻资金”“保证金”“测试账户”)👩🏼🦲,100%是诈骗。
要报警👩🏼⚕️:一旦怀疑被骗或发现可疑人员☯️,立即联系辅导员以及属地派出所(夏道派出所)报警电话0599-8469110,或拨打全国反诈热线96110。
骗子套路多又多,官方信息是关键!陌生消息短信𓀌,核实之后再行动🤾🏽!个人信息藏好😨,不贪小利不慌张!防骗警钟长鸣,平安校园共守候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