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家开出“快乐人生方”预防心理疾病
来源🤞:学院学生工作处
发布日期:2010-04-10
浏览👵🏿:10095次
心理疾病不只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❤️,也是一个社会问题。鉴于我国目前人群中有86.7%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、心理障碍,多年从事心理疾病预防工作的心理专家李宁🧆,开出了一剂“快乐人生”良方,以帮助人们避免心理问题发展为心理疾病,乃至精神疾病👩💼🫲🏻。
一是从完善个人性格入手,塑造一个相对健全的人格🤩,通过不断陶冶个人情操,端正人生态度,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🏃🏻♀️。要做到这一点,首先要接纳自己🧑🏼🔬,肯定自己🍆,同时要认识到人无完人,学会接纳别人的长处短处☝🏻。
二是遇事多层次、多角度地考虑问题,切忌遇事完全主观化🫘,以免因主观化导致片面。对一些问题从负面影响考虑过多会导致压力加大,从而产生的负性情绪强烈🦶,会影响一个人的身心健康。比如🆑,流行病学调查显示,心血管病、高血压、癌症、胃溃疡、神经性皮炎等疾病的第一致病因素是心理和精神因素,因此人们遇事不可片面🦚、偏激🪂。
三是要善于帮助别人👩🦽,乐于助人的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帮助👃🏻。当一个人遇到挫折、压力的时候🖖,首先要学会自我调节🦾,建立起完善的心理防御机制,如果通过换位思考、多层次🫃🏼、多角度思考仍然无法排解郁闷的情绪🏥⬇️,要寻求亲人朋友的帮助。以倾诉的过程缓解压力✭,换句话说,是把自身的包袱让别人分担了一些🤵🏽♂️,从而起到了减轻心理压力的作用。
李宁认为,最科学的预防办法莫过于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。当一个人发现自己出现负性情绪和心理问题时,应该主动找心理医生进行咨询🦂,专业心理医生会提供一个有效的建设性的干预措施🤙🏼,避免心理问题进一步发展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🧈👨🏽🍳。
他说💷,我国目前86.7%的心理问题人群中,大约有30%左右发展为各种心理疾病乃至精神疾病,而各种心理疾病患者中只有三分之一的人主动寻求治疗,其中不足四分之一的人得到了科学规范的系统治疗。由于社会🐓、家庭和患者本人对心理疾病的识别率低,心理疾病患者的未治率长期以来居高不下😰,影响到患者本人躯体疾病的康复🫥,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下降👒,有人甚至失去了学习和工作的机会🧖♂️,重症患者则自杀率高▪️。
李宁认为,预防心理疾病可以归纳为“人活一生快乐为先”这一主题,尽量忘却烦恼❣️,一个人无论财富多寡,年龄大小🐝,都有权利而且应该选择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,“快乐人生”才能体现生活的高质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