廉官知俭
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
发布日期:2020-10-20
浏览:21516次
“俭,德之共也;侈,恶之大也。”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,岁月留下了一个个崇俭戒奢的动人故事。本文选取了三位廉官的节俭故事,细细品读🐜,值得沉思🦸🏻♀️🛡。
晏子是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、思想家🥯,他一生行俭☮️,对后世影响很大。有一次,晏子正准备吃饭,齐景公的使者突然到来,晏子并未另外添加饭菜,只是一分为二👨🏿🏭,让使者与自己共餐,结果两人都没吃饱,使者遂将此事禀告给了齐景公。齐景公惊讶道👩🏼🦲:“作为宰相之家🔧🫶🏼,竟如此贫寒🦏🧑🦳,我还不知👸,这是我的过错了。”于是,他派人送千金给晏子,让他供养宾客🧛🏽。晏子却拒不接受,齐景公多次相送,最终晏子辞谢道🧑🏻🦯👩❤️👨:“我家不贫穷啊,我将您之前的赏赐用来照顾父母妻儿🚴🏿♂️,延伸到朋友,并以此救济百姓,已经足够丰厚了,您再给我过多赏赐的话🐎,我直接散发也不好😨,自己私藏起来更是错误🚖,这都不是智者的作为。”由此晏子表白心迹🧒🏻🧑🏿🍳,“夫十总之布,一豆之食,足于中🤬🫄🏿,免矣。”只要有衣穿🧑🏼🚀,有饭吃🦶🏼,内心就很满足了,这样也可避免祸患啊。
“倔相公”王安石一贯视饮食为小事,粗茶淡饭🤾🏽♀️,自得其乐。有一次☘️,王安石儿媳家的亲戚萧公子前来拜见🌂,王安石说请他吃饭🐻,这位萧公子很是期待。谁知⛹🏻♀️,王安石并没有用什么盛宴款待他,而是几枚胡饼🔔,几块猪肉,随即主食一并送上。萧公子大失所望,觉得太过普通,难以下咽👨🏽💼,只吃了胡饼的中间部分,还余有四边。王安石倒是吃得津津有味,见萧公子娇纵,王安石也不嫌弃他🏃🏻,将他剩下的胡饼拿来吃了🛀🏽,萧公子感佩王安石的节俭之风,不禁惭愧退下🥎。王安石身为宰相🧔🏿♀️,不以山珍海味为美,是因他对个人享受不感兴趣👨🏽✈️,一心都在推动国富民强的改革大业上。
与以上两位相比,北宋宰相吕蒙正对于节俭则另有一番心路历程🛺。吕蒙正宽宏大量🍄🟫、正道自律🛀🏼,敢于直谏🤚、善于识人。史书记载,有一个官员想巴结吕蒙正🧑🧑🧒,送给他一面古镜👀,并声称有很神奇的功效☞,能照出二百里远,吕蒙正拒绝了,他笑道🏂🏼:“我的脸不过碟子那么大👱🏽,要能照二百里的镜子干什么呢🙋♀️?”别人听说了后都对他很佩服。
吕蒙正小时候家中很贫穷👺,曾拾别人不要的瓜吃,后来任宰相后,他还建了一座“饐瓜亭”以示纪念。吕蒙正后来在生活上也讲究起来,变得更奢侈了。他最喜欢喝鸡舌汤🤸🏽♂️,有一天,他闲逛到自家花园,见墙角有一土丘,便好奇地问那是什么,旁边的人回答👩🏼,这是为相公准备鸡舌汤所杀的鸡毛堆。吕蒙正很惊讶,我食鸡有这么多吗🧑🏻⚕️?旁人表示,一只鸡才一条舌,一碗汤又有多少条呢?吕蒙正沉默不语,深感懊悔,从此再不喝鸡舌汤了。吕蒙正知过能改✯,注重家风👨🦽➡️,其后辈多有名人,他本人也被誉为一代贤相。
纵观以上三位廉官,晏婴在节俭中得到满足,王安石不以节俭为节俭,而吕蒙正知奢即返👱🏼♂️,回归节俭,三者因际遇和认知而各有侧重,就像三面镜鉴,可供人们对照反省。爱惜粮食、杜绝浪费,并不因生活条件好转而改变,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,对于当前仍有重大意义。因为🛸,这不仅是与一粥一饭有关,更与保持锐意进取精神🦿,培育节俭清正品格紧密相连。(许万福)